各種寶石的價錢到底是怎麼定的呢?
是物以稀為貴嗎?
還是看漂不漂亮?雜質完整度等等...
但是上次去珠寶展, 推銷人員說 "自己喜歡最重要"
各種寶石的價錢到底是怎麼定的,
還是總是只相對標準呢?
er">
購買寶石時,其價格的高低須依以下數點來考量
一.種類
二.重量(Carat)( z
三.淨度(Clarity)
四.顏色(Color)
五.切割(Cut)
六.特殊效果
七.優化處理
第二到五項其實就是鑽石的4C,不過,考慮的範圍要是擴大到所有寶石,其考量又有些不同.
種類
寶石種類的稀有性可說決定了大概的價格範圍.當然其他美觀與否的因素也很重要,但實際上是沒有”稀有性”這項因素具有決定性的.如果對世界上所有寶石的價格作個比較,會發現最貴的寶石是一般人聽都沒聽過,只有寶石收集者才會瘋狂收購的種類.這就是由於其相當稀有.相反地,以水晶系列的寶石為例,雖然不論淨度,顏色都是一等一的,但由於其產量過大,其價格自然就被壓低了.
重量
重量是寶石價格的決定性因素.
寶石的重量是以克拉來算,而一克拉是0.2公克,基本上是相當小的重量單位,畢竟一塊晶體原礦足以切割成寶石的部份並不多.因此工匠在切割時,會以如何取得切割後的最大重量為第一考量,因為二克拉的寶石,其價格絶對不止是一克拉相同寶石的兩倍,以鑽石而言,0.9克拉與一克拉的價格就差相當多,其他種類的寶石雖然沒有鑽石般成指數函數的重量價格比,但越大越貴的原則是相同的.
淨度
寶石內的內含物多寡稱為寶石的淨度.
一般而言,足以切割成寶石的晶體,其淨度都會有一定的要求,不過有些種類的寶石,較難找到淨度高的晶體,像是祖母綠之類,只要是有澄淨的部份,就算有不少內含物,也只能將就地切割成寶石.有色寶石的淨度最高的稱為"Clean",表示寶石澄清透明,就算用十倍放大鏡也看不到內含物,下一級的"Eye Clean"則是用裸眼看不到內含物,之後的"VSI"(Very Slight Inclusion),"SI"(Slight Inclusion),"I"(Inclusion),依次代表內含物越來越多.另外,有些高價寶石會有些不透明(Opaque),但顏色相當吸引人的切割寶石出現在市場,由於淨度差的關係,其價格會相對地便宜,有時也是相當實惠的選擇
顏色
在鑽石估價中,顏色(Color)這一項要素指的是鑽石有多”白”,彩鑽不論的話,鑽石當然是越白越好.至於在有色寶石中,顏色也是影響其價位的重要因素.基本上說來,有色寶石的顏色越深越鮮艷,顏色分類越明確,其價格會越高.
顏色鮮艷的寶石自然比較討喜,做成首飾也比較亮眼,不過,到底喜歡什麼樣的顏色其實是個人好惡所決定,有人喜歡較偏明亮的色彩,有人喜歡偏暗者,一般而言,顏色明亮者會較色彩偏暗者的價格高出許多.
所謂的顏色明確指的是寶石能展現其應有的顏色.舉例來說,買家總不會希望自己的紅寶石是粉紅色,或者祖母綠是無色(稱為Goshenite,歸類為另一種寶石)的吧.是什麼種類的寶石,其顏色就要表現出這個種類的特色才好.原則如此,但是,有許多變種的顏色,是比較稀有的,像是橘色的藍寶石,黃色的電氣石,粉紅色的黃玉等等,這些寶石的顏色要是真的很明確的話,那自然會因稀有而有高價.總歸來說,還是同樣一句話,廣泛地了解各變種的顏色,才能確切地對不同顏色的寶石價格作適當的評估.
切割
切割是寶石估價的各因素中,完全屬人為者.
之前提到,工匠在切割時,會以如何保留寶石的最大重量為第一考量,再加上寶石內含物的分佈又不固定,因而切割出來的形狀就有優劣之分.常見的切割有圓形(Round),橢圓形(Oval),梨形(Pear),橄欖形(Marquise),階式(Emerald),公主形(Princess),花式(Fancy)等,切割的形狀越制式,工匠要捨棄的原石部份就越大,因此,以同樣重量來比較時,圓形切割的寶石會比花式切割者來得貴,而切割出來的形狀也是越”明確”者價格越高.有些梨形切割的寶石,稱梨形又太肥,稱為圓形又不像,乾脆在其鈍端中央再切一個溝,使其成為心型,也是相當合宜的做法
特殊效果
除了以上較為制式的估價標準外,有許許多多種類的寶石是存在著異於其他寶石的特色的.許多時候,這些特色比制式的估價標準還重要.像是變石的變色效果強不強,電氣石上是否顯示多樣色彩,蛋白石上的火光是否強烈,星石上的星光是否明顯等等
優化處理
優化處理是將較不吸引人的寶石,以物理或化學處理方式,使其品質提高.這類型處理有熱處理,幅射處理,染色處理等等不一而足.處理過後的寶石就不該有未處理過寶石般的高價;但實際上,在珠寶業中,某些優化處理是極為普遍的
參考資料
http://www.gembbs.com/forum/viewthread.php?tid=341&highlight=